德味與未來感的融合,上汽大眾ID.4 X這次真的很不大眾,但也很大眾!
當我還在懷疑未來是否真的是純電驅(qū)動的天下時,作為全球最大的車企之一,大眾在國內(nèi)推出了上汽大眾ID.4 X,這款基于全新純電平臺MEB打造的純電動車有別于大眾以往推出的任何電動車,甚至是任何燃油車。單看純電驅(qū)動可能代表不了什么,畢竟大眾之前已經(jīng)有過此類車型,但是為此打造一個全新的純電平臺,這對于大眾來說就不再是“小打小鬧”了,它確實標志著大眾這個傳統(tǒng)巨頭篤定了未來的發(fā)展方向。這時你不得不在心底承認,電動時代真的要來了。
造型很時尚,體驗大不同,做工依然很大眾
不同于以往大眾車型的家族式設計,上汽大眾ID.4 X是一輛能夠讓你眼前一亮的大眾車型 ,至少開著它行走在馬路上時,你所收獲的回頭率是要遠高于朗逸、途觀這類車的。
首先說說臉譜的設計,在ID.4 X身上你已經(jīng)看不到大面積的鍍鉻飾條,上下分層式的設計將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“進氣中網(wǎng)”很好的“隱藏”了起來,再加上logo與大燈貫穿一體式的設計,整體就能呈現(xiàn)出不錯的科幻感。事實上,這種設計應該是大眾車型未來的主流風格,因為在多款燃油車身上也開始采用了類似的前臉設計。
另外兩個明顯的區(qū)別是全車的線條和比例。相比以往大眾車型采用的偏硬朗的車身線條,上汽大眾在ID.4 X身上運用了大量圓潤柔和的線條,搭配靚麗的車漆顏色,第一眼的感覺就是一款時尚感很強的車型,年輕人會很喜歡。至于車身比例,由于沒有發(fā)動機,電動機+傳動系統(tǒng)的尺寸又可以做得很小,所以即使是筆者試駕的四驅(qū)版本(前后軸各有一臺電動機),它依然可以做到超短的前后懸,這種獨特的比例感也符合我們對未來車型的構想。
當然,最大的不同其實還是這輛車帶給你的那種體驗儀式感。ID.4 X全系標配備了IQ.Light LED矩陣式大燈,它的前后大眾logo除了會發(fā)光外,還通過一條纖細的LED燈帶與兩側大燈連接在一起。在拿車鑰匙靠近車輛時,車輛前后大燈會通過一系列的點亮動作來制造歡迎儀式感。這套迎賓動作中,車輛的logo會率先亮起,然后格柵燈和行車燈點亮,最后大燈輪廓點亮并緩緩抬起;而離車休眠時,燈光會呈反方向逐漸熄滅,這確實是一個與眾不同的體驗。
如果說以上描述的不同讓ID.4 X看上去很不大眾,那么在用料做工上的表現(xiàn)就很大眾了。從拉開這輛車的車門開始你就能感受到非常明顯的厚重感,這種感覺在大眾系的車輛上再熟悉不過了。事實上,這款車全車采用了28.7%的熱成型鋼,高強度鋼的使用比例更是高達77.7%,用料比普通燃油車更加嚴格。這種高剛性車身既有利于操控,也保證了車身的結構安全。此外,這款車的車身接縫依然控制得非常好,這也是大廠的工藝優(yōu)勢所在,對比特斯拉,后者在這方面完全就是弟弟。
新勢力能帶給你的體驗,上汽大眾ID.4 X也能
在新勢力車型大行其道的時候,很多人總是對傳統(tǒng)車企推出的電動車嗤之以鼻,認為它們在體驗上還是太傳統(tǒng),但這次上汽大眾用ID.4 X告訴我們,新勢力能帶給你的新奇體驗它也能輕易做到。
ID.4 X的車內(nèi)幾乎看不到傳統(tǒng)大眾燃油車的影子,甚至很多體驗上還需要你去重新學習的,所以它能帶給你那種樂趣十足的開箱體驗感。舉幾個例子,比如大尺寸的懸浮式中控屏,安裝在轉(zhuǎn)向柱外殼上的全液晶儀表盤都是不曾在普通大眾車上搭載的;換擋機構放在了方向盤后面與儀表盤集成在一塊;另外是這款車幾乎沒有機械實體按鍵,取而代之的是觸摸式的操作,比如天窗遮陽簾的開閉是通過前后滑動來控制的,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、大燈功能鍵等等都是采用觸控操作的,當然操作中會有音效反饋,方向盤上甚至會有震動提示。
進入車內(nèi),在熟悉的地方你已經(jīng)看不到啟動按鈕了,你只需要深踩一下帶有“暫停”標識的剎車踏板,車輛就會進入啟動狀態(tài),而旁邊的“播放”按鈕就是傳統(tǒng)的“油門踏板”,是不是很有意思。
而車機體驗上,上汽大眾這次依靠這款車再次走在了合資品牌的前列。上汽大眾ID.4 X搭載了最新的MOS 4.0智慧車聯(lián)系統(tǒng),這套系統(tǒng)集成了手勢控制、智能語音控制、智能導航、在線音樂、打通智慧家居等主流功能。而最值得一體的是智能語音控制功能,除了對一些硬件的控制較為謹慎外,像導航、空調(diào)、多媒體等都能實現(xiàn)語音控制。比如你只要用“你好!大眾。”喚醒車機,并說“我餓了”、“我冷了”等模糊語義,這套車機都能識別并搜索附近的餐館,并調(diào)高空調(diào)溫度,當然你也能用語音精確的空調(diào)的溫度調(diào)至多少,整個體驗與主流新勢力差不多。
充滿生命力的燈光交互也延續(xù)到了這款車的車內(nèi),上汽大眾ID.4 X配備了一套ID.Light光語系統(tǒng),車輛的風擋下沿裝備了一條“活著的”LED光帶,不同于傳統(tǒng)的氛圍燈,這條燈帶會在你用語音與車機對話時產(chǎn)生動態(tài)效果,有點類似你使用蘋果手機的SIRI功能時,屏幕下方的一團動態(tài)光效。個人認為相比蔚來nomi那種實體形象,這種抽象光效虛擬的反饋更有科技感。
此外,增強現(xiàn)實抬頭顯示系統(tǒng)也是ID.4 X的一大配置亮點。除了顯示的面積很大外,這套ARHUD可顯示內(nèi)容也很豐富,包含車速、導航轉(zhuǎn)向箭頭及距離、目的地標記、道路名稱、ACC自適應狀態(tài)等信息。尤其是遠場信息顯示,可以將導航箭頭、ADAS信息直接做到與前方道路融合,非常直觀并且具有科技感。
有點意外,ID.4 X的駕駛感受依然很“德味”
在試駕之前,對ID.4X究竟還能保留大眾多少優(yōu)秀的機械素質(zhì),其實是有一些預估的:至少底盤質(zhì)感這塊絕對是保留項,轉(zhuǎn)向肯定會更輕,動力輸出的變化應該是最大的。
試駕后,也確實有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。意料之中的是底盤質(zhì)感的表現(xiàn),大眾ID.4 X依然保留著大眾車型扎實的濾震感受,高級感依然很強。初段軟,后段硬的懸掛支撐既保證了對細碎震動的過濾,車輛重心大幅度轉(zhuǎn)移時也能帶給你不錯的支撐,而且避震器的動作也非常干脆,這一點你能從快速過減速帶時,干凈利落的反饋中明顯感知。
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轉(zhuǎn)向感受和動力輸出。首先談談轉(zhuǎn)向感受,這款車的轉(zhuǎn)向手感反而要比大眾的燃油車型偏重一些,相比一些其它新勢力車型確實有些意外,不過當車速上來后,這種指向的精準的特性還是德系車熟悉的味道。
至于動力方面,電動機瞬間輸出最大扭矩的特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這也導致大部分電動車的動力輸出會有一些粗暴,長時間乘坐會有非常明顯的不適感。而上汽大眾ID.4 X雖然也是純電驅(qū)動,但是它的動力輸出是一種非常線性的感受,而且與“電門踏板”的動作匹配很好,類似于搭載高擋位AT變速器的燃油車。比如當你市區(qū)低速行駛,右腳緩慢柔和的踩踏電門時,動力的輸出甚至會有些慵懶,踏板行程逐漸增大,加速感受也逐漸增強,而且是一種能預知的對應關系;而當你快速大角度踩踏時,動力的輸出才會呈現(xiàn)出直接暴力的一面,而且加速的持續(xù)性很強。
另外,還有一個比較獨特的駕駛感受,這款車的車內(nèi)視野和空間感要比同尺寸的SUV明顯更好,這是短車頭帶來的一個好處,這種設計也會讓人對速度的感知變得更強,所以有時你覺得開得很快,其實速度并不算太快。
寫在最后:
毫無疑問,ID.4 X是上汽大眾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車型,而且處在現(xiàn)在這個節(jié)點來看,它是一款很不大眾的車型。原因在于它擁有獨立于體系之外的前衛(wèi)設計,體驗上也讓人耳目一新,特別是主動迎賓燈光功能、ID.Light光語系統(tǒng)、ARHUD以及MOS 4.0智慧車聯(lián)系統(tǒng)讓人們對未來汽車交互有了新的理解和期待:在電動化時代,人與車依然能進行情感上的溝通。
而說它仍然很大眾,是關于機械素質(zhì)層面,無論是底盤感受還是動力輸出,這款車依然保留了大眾的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,駕駛感受方面絕對是好評。由此看來,選新勢力和傳統(tǒng)電動車也許變成了一道非常好做的選擇題。
最熱評論
全部評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