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為手機都賣兩萬?! 這些中國品牌的旗艦車真不貴
前兩天華為可以說是刷爆朋友圈的一個中國品牌名字,不同于之前的“場外花邊”,這次華為是實實在在的用產(chǎn)品給中國品牌長臉了。最新的5G旗艦手機Mate X的售價居然高達2299歐元,從來沒有接觸過200歐元以上的筆者,膨脹的打開了搜索引擎查詢了匯率居然高達1.7余萬人民幣的天價,實在是“壕無人性”。當然這款手機也是將中國品牌黑科技集于一身,那么中國手機已經(jīng)站在了世界品牌的前列,我們所熱愛的中國品牌汽車呢?
當然跨行聊手機我個人有點班門弄釜了,最直觀的感覺就是中國品牌不再是其它人代工賺錢的工具,而有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。真實的上演了一幕“曾經(jīng)你對我愛理不理,如今我讓你高攀不起”的戲碼,那么我們的中國品牌汽車是不是也有同樣的造詣呢?我今天就挑選了四個一線中國品牌的當家旗艦車型,來看看我們的汽車工業(yè)還有多遠的路要走。
旗艦價格:吉利汽車博瑞GE(13.68-17.98萬元)
實話實說在早年的車迷階段之時,我對吉利品牌沒有任何好感甚至有一絲絲厭惡。富含化學藥水浸泡氣味的內(nèi)飾,低劣山寨的8A發(fā)動機是我對那時代吉利產(chǎn)品的印象,但是就好像從不茍且安生的江浙商人性格一樣。吉利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后,研發(fā)能力呈幾何倍數(shù)的發(fā)展,直到如今它成為了中國汽車的頭牌。具體到博瑞GE這款車型,作為第一批接觸到它的媒體,我對它的定義就是“不看車標我以為這是臺沃爾沃”,憑什么說這個話?因為本人平時也用沃爾沃代步...
旗艦價格:WEY P8(25.98-27.98萬元/補貼后)
和吉利不太一樣的是,長城集團的彎路走的很少,從一開始的賽弗,賽影等豐田皮卡逆向出來的SUV車型的熱銷,再到早早收割回本利器哈弗H6,可以說在2010年前的長城集團走得是悶聲發(fā)大財之路。但隨著產(chǎn)品基數(shù)的擴大,問題也暴露的很明顯,從最近哈弗H6的銷量滑坡就可見一般(不得不推出多個定位類似的車型來補損虧空)。
不過東方不亮西方亮,長城集團的高端化也就是WEY品牌再次“出道即巔峰”。VV7/VV5的能見度絕對不輸給同價位任何一款合資品牌SUV,它奪目的外形甚至能吸引到原生的豪華品牌客戶。P8對于WEY的定位肯定不是跑量,一個更高昂的定價、更高階的技術、更長遠的品牌形象樹立。安靜的當好WEY品牌的“輝騰”,就是P8的最大使命。
旗艦價格:比亞迪唐新能源(23.99-32.99萬元/補貼后)
和長城情況類似的品牌還有南方的比亞迪,在早早收獲F3這一爆款車型后(甚至取得過年度單車銷量冠軍),比亞迪在近年來汽油車的狀況是每況愈下。不過好在國家的及時救市可以說挽救了比亞迪,電動車和插電混動車補貼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比亞迪。當然比亞迪以電池起家的背景也算是歪打正著,回到唐新能源這款車型,第一代的唐難以掩蓋自己的山寨身份。而在資本雄厚的全球網(wǎng)羅技術人才后,第二代唐已經(jīng)有了一些“正常”車型的模樣。只是即使補貼后依然算高昂的售價,不知道在合資品牌大舉來襲的未來,唐新能源的好吃食還能延續(xù)多久。
旗艦價格:廣汽傳祺GM8(17.68-25.98萬元)
細心的讀者已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之前的三款“機皇”都是新能源車型,這也很容易理解。不依靠電池的高昂成本充數(shù),消費者還是很難以接受一臺中國品牌賣得這么貴。而廣汽傳祺就不一樣了,這個品牌是所有中國品牌中在汽油高端車型布局最堅定的。從旗艦轎車GA8、酷似路虎攬勝面相的GS8、再到平民埃爾法的GM8。這三款車型的頂配價格都定在了25.98萬元,這絕對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,要知道我的同桌阿皓剛剛以裸車不到20.9萬元的價格喜提320i M套件版。但GM8有不有這個資本呢?在我深度試駕后給出了“真香”的評價。中國消費者對MPV的定位有些不一樣,他們更喜歡MPV安靜舒適配置豐富,從這個邏輯上德系和日籍美裔的MPV都不太適合。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特供的別克GL8一統(tǒng)江湖,GM8完全有能力與GL8掰掰手腕。
其實手機行業(yè)和汽車行業(yè)不能完全進行類比,畢竟通訊行業(yè)起步較晚、技術根本性的更新迭代也很快。只要仔細閱讀用戶需求和政策導向,翻身并不困難,這也是為什么華為等企業(yè)經(jīng)過數(shù)年的高額投入就能取得成功的原因。但汽車行業(yè)不一樣,歷史的積淀也巨頭們轉(zhuǎn)身困難的同時,后生想超過它們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。即使馬自達賭上整個身家后的“轉(zhuǎn)子發(fā)動機”取得成功后,“松田”依然是個小廠。即使豐田已經(jīng)做到哪怕制造業(yè)整個行業(yè)的翹楚,雷克薩斯依然難以打動比弗利山莊人的錢包。
汽車工業(yè)道阻且長,我欣喜的看到中國品牌的成長,但我們依然離身位最近的韓國人差距猶如天塹。但只要大家認清汽車行業(yè)的規(guī)律、抓住用戶的消費需求踏踏實實的做技術,中國汽車品牌也會有真正繁榮的一天。
最熱評論
全部評論
